>新闻展示>业界评论
业界评论 Industry comme
                                
一个画家与一座城市


朱海明 

如果说虞山尚湖、琴川烟水是常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表征,那么由文化群体支撑的文化虞山,就是这座城市蕴含的文化个性和文化品位的人文精神。

 2500多年来,一代代文化名人在这方诗情的土地上生生不息。历史走到二十一世纪,在这标志性的历史文化长廊里,姚新峰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这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用他那江南文士的心态、高度的艺术学养和耐得住寂寞的生活轨迹,成就了他在中国画领域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构筑起一道江南的历史文化长廊,连接的是那历史文化的深邃。先生从常熟书画院院长到主持苏州国画院工作,一路走来远离浮躁,静心修为,靠的是用作品说话。先生的作品已走出江苏,在画坛上已闪现出独特的光辉。二十多年来,无论是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还是全国中国画展览;无论是百家金陵中国画展览,还是中国画线描艺术展;无论是江苏省山水画展,还是七彩世纪中国画大展和江苏省花鸟画大展,先生的画作都能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现今,具有如此文化意蕴和高雅审美品位的画作,实在是太少了,对于这样的审美评价,绝非溢美之辞,先生的每一次参展始终与辉煌相伴,众多的金奖、银奖让人们仰望。他的《水乡秋韵》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庭院寂无声》被江苏省美术馆收藏。许多作品被国内外收藏家的青睐。

 三十多年来艰难的艺术探索和实践,姚新峰这位江南才子已形成了代表江南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成就。

 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精神支柱之一,就是这座独具神韵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先生以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相互交融结出的果实,正是集中体现了极高东方美学神韵的中国传统艺术之精神。因此,先生的作品无论是工笔还是水墨,总有一种人生的诗情。

中国当代花鸟画的诱惑

 中国的花鸟画从五代开始走向成熟,到近代,传统花鸟画已形成了一套相当完备的“图像语言”,在这种约定俗成的框架内,画家可以借助花鸟鱼虫表达自己的思想,寄托情感。

 姚新峰先生以传统的延续和现代的开拓为审美取向,广泛吸取西画营养,将西画的素描与色彩笔墨化,拓展了一种全新的花鸟画境界,清新恣纵,有着姚氏个性的笔墨语言,展现出的是挥洒自如的艺术品格。

创作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先生对自己的标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先生出生于历史文化名城常熟,这是一座历代名家辈出的古城,在他挚爱的土地上,有一座以先生名字命名的新峰美术馆,这是他怀着对故土深深眷恋和感恩情怀的艺术精品馆,是他的“乡思萦梦”,是他长在生命里的情感,更是他文化惠民的情操。故乡人民也给予了他最美的称呼。

 小楼一夜听春雨,或恐有人来?喜欢宁静,远离喧嚣,不去追逐纷杂的世事杯影,全心沉浸在艺术中,这是先生的心态,也是他的性格。

 先生十分注重现实生活中的体验与感受,对自然界的花草鱼虫等凡一切自己喜欢的东西细致入微地观察,并且将他们提升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感受,使作品的形式生动与美感同存。从而使作品具有了鲜明独特的表现技法与艺术语言。

 真正的水乡已渐行渐远,我们仿佛看到一双双纯净明亮的大眼睛在渴望见到那水乡充满的天真童趣和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之情。在先生水乡童趣系列中,趣、雅、朴总体基调的同时还彰显着一种个性风格,或如诗如画,或大雅之风。质朴的水墨写意,把儿童天真无虑与水乡风物鲜活地呈现。这是艺术家精神领域里对纯真的田园牧歌梦境式的追寻。从而让人们在这理想与现实的冲撞中获得灵魂净化。因为这是母亲的家园,具有母性的净地,有着无法消逝的永恒力量。这就是先生水乡画作的生命意义。

       小桥流水,一向为江南独有的景色。

       黑瓦白墙,从来是江南鲜明的特征。

 江南的水爱欢聚一堂,爱唱风调雨顺的歌。水是先生摄取灵感的源头,江南的水乡寄托了先生美丽的梦想。他把江南水乡的灵魂用到了艺术创作之中,他曾说过:“只有深入生活,提炼生活,才能创造性地发展传统和笔墨技法。对笔墨的修炼和对意境的营造过程是画家感受时代脉博与自身思想情感的真实反映。”先生在水墨作品制作中,善于把水、墨、色三者密切结合,浑然一体。先生认为,在中国水墨画中水的用法是否得当,着实影响一幅作品之境界与神韵。俗话说,画形易而画神难。综观先生的写意作品,无论是一花一草,皆笔墨华滋,浑然天成,气韵生动,让人耳目一新,这与先生大胆用水是密不可分的。他认为笔墨是中国画之核心,法度之中合理用水墨色才活,才不会枯涩死板,方显神韵。在先生的画中可以看出,明清意笔经典的继承中,时间隧道流出的幽幽古韵,意在笔先和胆略与气魄,使其作品充盈着成竹在胸的潇洒自如,从而出现水墨交融,色墨辉映的神妙。如 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的《又见江南雪》,先生把安详的情思写进了画面,在那宁静的荷塘空间里,随风飘舞的雪花窸窣着点点银光,恰是先生思绪中的点画。江南雪,一层给大地铺就的银沙,给朦胧的池塘增添了无限生机。几多柔情,一签素绢,抒发的是心中轻吟曼舞的江南情愫。

 春未老,烟雨暗千家?先生画中的春雨,居然能画出扑面而来的阵阵水汽,画出那令人洗心的一丝微凉,他在不断摄取江南水乡盎然之灵气中,借助艺术之笔墨画写江南,造就了他在中国画领域里至高的境界。

向真向善向美的艺术品格

 艺术创作本质上是一种典型的创作,选取什么样的典型,不仅考验着画家的创作能力,也直接表达了创作者的价值取向。近年来,先生在人物画上另辟蹊径。先生认为主流价值就是老百姓身上的真善美,作为画家不是站在创作对象之外,更不是站在他们之上,而是站在广大普通人之中,笔者注意到一幅老者的人物画像,那位老者的眼神中透出的纯真,这是许多人在二十多岁时有过一阵儿就消失的纯真,尽管他的手足已经苍老,但纯真在眼睛里闪耀。是啊,发现他们,理解他们,拥抱他们,才能具备文化自觉和自信,才能寻得艺术创作的温度和良心,也才能张扬艺术无可取代的魅力和价值。

 先生在人物的造型上,有着难得的功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先生重视素描和写生的收获,先生的人物形象,在“似”与“不似”之间,偏于具象,夸张适度。先生更为强调捕捉人物的瞬间姿态神情,用流畅飞动的笔墨,任意挥洒,准确而传神地写出了人物的神态,使一个个人物呼之欲出。

 我们可以感到,先生在创作时,心中是充满了人文情怀的,先生把自己的情感完全和人物融为一体,物我两忘,而不是以猎奇的心态来对待。这种关注人生,关注人内心的创作心路是当代画家中难得的。

 注意体现江南传统的文化意蕴,把握人物形象的准确和生动,特别是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先生人物画的一大特点。《戊戌岁末翁同龢造像》,是先生少有的以乡邑耆宿为对象的工笔人物。画面设色淡雅,翁同龢神情落寞,但难掩孤傲性情,双目中透出对人生世事的洞察和拷问。作品着力笔墨韵味,并用线条、明暗等表现手法,使这位两朝帝师的心境跃然纸上,神形俱现。

 先生没有沿袭江南人物的熟络,在印度及尼泊尔采风中,以异国和边境的人物作为对象,他的创作实力赢得了阵阵掌声。这是他对自己的挑战,也体现了先生的社会责任感。

典型江南的成功样本

 人与自然和谐,滋养童真梦想。田野、河畔、草丛……缠绵在我们心头的不仅是失望和后悔,还是悲悯与忧思,先生的水乡画给我们以心的震撼。飞翔的燕子借着风的多情,在悠然回旋,小狗吐着舌头,一缕清风吹来,让暑气一下子消失了。这样的生活场景,先生表现得是那样韵致。

 荷、鱼、船、桥、水牛、春天的村女、夏日的孩童……先生作画,直取水乡风土,水盈盈,毛茸茸,端的是绿意葱茏,一派生机。先生写人,多为天真少年、文静淑女、笃定老者,绝不写匆忙的人。或童趣盎然,或拙朴宁静,或丰盈幽雅,或简淡俊朗,皆是江南韵致,和谐情状。

 一个画家要有诗心,才会有诗性,作品才会有诗意,这是江南的唤醒,在先生画的题词中,唐宋明清佳句迭出,“江南可采莲,荷叶何田田”,“莲动下渔舟”,“斜风细雨不须归”,“欸乃一声山水绿”等等,而最能概括新峰画作的是苏州评弹中的经典名句:“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可见先生悠悠文脉的才情。面对画作,我们感受的不仅是视觉,有嗅觉,还有听觉,更有触觉。是啊,那熟悉的莲心,正散发着隐隐的清甜。当诗意张扬,就犹如清风徐来,飘荡着美妙旋律。

 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中,当我们困顿疲惫,新峰的画给予了我们无比美妙的滋养和慰藉,就如感受拂面而来的田野微风,听着那久违的乡音,心里自然充盈温馨与感动。先生深谙中国画的笔墨意趣,其作品却有别于传统。作品取像单纯,力避静止,摆脱了用大片虚白突出形象的常用程序,显出视野的开阔和生活积累的丰厚。有时,线的作用被故意弱化了,却能“妙在靓色,用笔新细,殆不见墨迹染成”,从而强化了形象的色彩和质感,意绪的传达也更加到位。从结构章法看,先生作品在秉承传统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吸纳了西画的一些手法,采用了多种线性和几何的分割与组合,显示出在取像、构镜、写情方面对传统的继承和超越,颇具现代感,雅俗共赏,形成了自家的特点。

 自然与人文完美统一,笔墨与情态完美统一,色彩与水美完美统一。如果说中国绘画艺术是一道幽深的长廊,而先生就是这长廊里的一道光亮,可以让我们窥见传统文化的百亩方塘。

 有人说,在新峰的画中漫步,心中就会产生一首首朴素的民谣;也有人说,还会产生一首首高雅的诗词,仿佛那江南的古代名篇,都会在新峰的画中复活,并找到古人们所描写的景致。还有位诗人说,这是宋词的意境,在先生的画中,是最容易捡拾到宋词的一片片落花的。

可以想象,先生在创作的时候就已精心炼句营造了一首首诗词精品!呵,历史总是在不断跨越之中,记得一位清代诗人的名句,那就是:李杜文章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五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