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展示>媒体互动
媒体互动
                                
新峰美术馆新闻稿选登(一)

新峰美术馆开馆

 

苏报讯(记者 商中尧 实习生 周名宇)江苏首家乡镇民营公助美术馆———新峰美术馆昨天在常熟海虞镇开馆,“乡思萦梦·姚新峰作品展”当天同时开幕。

新峰美术馆是海虞镇政府采用“民办公助”方式,由海虞籍著名画家姚新峰筹资建设的非营利性公益性美术馆,总投资1500万元,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免费向公众开放。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徐惠泉告诉记者,镇级政府为一位当代中青年杰出画家在乡镇布局建设公益性质的美术馆,这在省内尚属首家。

 

 

姚新峰:美术馆圆了我的乡思萦梦

                       

黄洁\文 姚永强\

采访姚新峰前,他说:来海虞,到我的美术馆吧。海虞镇是常熟市最北的一个乡镇,距苏州市有差不多70公里的车程。一个乡镇的美术馆会在哪个“旮旯”呢?出发前想着是否请他在哪个路口接一下。谁知下了高速,“新峰美术馆”的标识牌清晰且醒目,很顺利就到了。

新峰美术馆是姚新峰在其家乡海虞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创办的民办公助的私立美术馆。美术馆总面积2000平方米,有350米展线,陈列着姚新峰各个时段的代表作品。整个展馆给人的感觉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高端大气。

姚新峰说话非常朴实,没什么豪言壮语,不管是谈他的绘画,还是美术馆今后的发展,有的只是实实在在的想法和实实在在的行动。

提起姚新峰,稍微懂点画的人就会想到他的各类江南水乡题材作品。海虞是他的故乡,这里紧邻长江,是典型的鱼米之乡。正是生于江南、长于江南,使他对江南的感悟自然而深刻,成为他创作的精神家园。他把对家乡江南的热爱,化作了笔下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他说,他喜欢用与别人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对象,用心去感悟生活并加以提炼,按照心性去发掘适合自己的绘画语言和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笔墨程式,使画面达到一种与观者能产生共鸣的乡野气息和水乡韵味。所以他没有去画一些其他画家常画的江南物象,而是选取一些寻常少有关注的风物和场景。那些诸如捉鱼、摸螺蛳、抓螃蟹等小时候的江南水乡童趣,早已成为了我们的记忆,而在姚新峰的绘画中,摸鱼捉蟹、骑牛晚归,还有那些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乡野孩子的真实生活,是他艺术情节的重要节点,岸柳和垂钓的稚童成为了他塑造的独特艺术形象,特别是他的“莲、鱼系列”、“莲、鸭系列”,对于素有水乡情结的江南人来说,无疑成了心中的最爱。

姚新峰自小喜欢画画,虽然没有受过正规、系统的培训,但却有着画画的天赋。他既善于工笔花鸟,又能胜任人物造型,能在写意与写实间自由灵性的转化。无论是工笔还是水墨,他的作品总会给人一种获得净化后的轻松感。这可能与他的性格有关,姚新峰为人忠厚,对艺术执着坚守,大凡与他相交的人都会有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他常说:画家主要是画好自己的画。姚新峰与同时代出生的人一样,下过乡插过队,返城后做了县广播站的机务工,后又进了县文化馆当了美术干事,其间去南京艺术学院进修色彩与素描。数年后,又赴中央美术学院进修了一年中国画。常熟书画院成立后,他调进了该院,之后升任书画院院长。2005年,苏州国画院全国招聘人才,姚新峰前往应聘,旋任苏州国画院副院长。这一路走来靠的是他自己的作品在说话。深厚的学养,内敛的才情,潜心地研究,耐得住寂寞的生活轨迹,造就了他在中国画领域里独树一帜的风格,也印证了他师古求新、艺贯东西的创作心路。

近几年,姚新峰又在人物画上寻找突破,用传统笔墨创作了一批表现现实主义的异域风情人物画,这是他对自我的又一次挑战。有些画家有一次突破已很是不易,而姚新峰则是不断地寻求突破。工笔写意,花鸟人物,在循环复始的绘画中,对笔墨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架构都不断有新认识,不断有新提高。而在这不断的突破中,完善着他独特的绘画语言和绘画风格。

笔墨当随时代,从事艺术不仅需要不断地进取精神,还要有危机感。在他看来,一个真正的画家不能去迎合市场,人家喜欢什么就画什么,这是退步。而应该引领市场,要寻找新的观众来认可和肯定画家的创作。这当然需要一个过程。在整个社会处于浮躁的背景下,在这个过程中就要耐得住寂寞。

姚新峰一直到现在还开着他那辆老“普桑”。前一阵,他去车站接一位北京客人。客人很是惊讶,开玩笑说,你怎么还自己开着这辆破车。要知道如果换在北京,姚新峰随便拿两张画就能换辆“路虎”。但是这一切,在对热爱艺术的姚新峰面前,都算不了什么。他认为车子只是代步工具,只要安全便捷就行。在温饱已不再是问题时,不必太着意于市场,他只想多画些自己认可的画。他常说,这得感谢他的家人,他们并不期盼他将来一定要成为一个什么大画家,更没有催着他把卖画作为一条生财之路。就觉得他喜欢画画,他们就全力支持。

在某个宁静恬淡的乡下,有几间屋,屋外有水塘,塘边有芭蕉有荷莲,屋里挂着他的画,朋友来了一起观摩、品评……这是姚新峰向我们描绘的他的理想绘画环境。如今,新峰美术馆实现了他的理想,且比他想象得更好。而他也怀着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和感恩,将个人珍藏的各个时期的代表作悉数展示,以实现他多年的乡思萦梦。

姚新峰: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苏州国画院副院长,江苏省艺术专业高级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苏州市美术家协会理事,苏州市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

作品曾入选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首届、第二届、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览;第一届到第四届百家金陵中国画展览;首届、第二届、第三届全国中国画线描艺术展,并多次获奖。作品还曾获得“江苏省体育美展”一等奖、“江苏省首届山水画展”银奖、“江苏省第二届山水画大展”金奖、“新江苏画派——七彩世纪中国画大展”金奖和“江苏省花鸟画大展”最佳创作成果奖。

作品《水乡秋韵》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庭院寂无声》被江苏省美术馆收藏。

几十年创作作品保存完好,让我办美术馆有了底气

苏周刊:以您的名字命名的新峰美术馆今年526日在您的家乡常熟市海虞镇正式开馆,据我了解在乡镇布局建设如此规模与档次的民办公助公益性质的美术馆,这在整个苏州地区甚至在江苏省尚属首例。您当时是怎么想的?

姚新峰:我的家乡是海虞,尽管我生在常熟市里,但我一直有个心愿,要为家乡文化建设做点事。我把这想法跟当地领导说了之后,他们非常欢迎我回海虞来办个工作室,也有现成的房子。我实地看了之后,觉得可以尝试着做。没几天他们又通知我,说经过研究决定在海虞给我办个美术馆。我听了吃了一惊,“美术馆”这名字太大了,从来没想过,说实话当时我真有点胆怯。

苏周刊:后来怎么又有信心了呢?

姚新峰:主要是我对自己的作品还是蛮有信心的。我这几十年创作的一些大的绘画作品,绝大部分都在全国和省级美展中获过奖,这些作品我自己一直收藏着,除了中国美术馆和江苏省美术馆收藏了我的两幅作品之外,其余的一件也没有出手。何况我还在不断地创作新的作品。另外,在画坛拼搏了这么多年,交了不少朋友,搞美术活动也有较多的人脉资源,这让我觉得办美术馆有了底气。

苏周刊:业内都知道,现在好多画展展出的作品多为“三三制”:三分之一是创作作品,三分之一是临时赶制出来的,三分之一是凑数的。而您的“乡思萦梦”展出作品每一件均是精品,您是怎么做到的呢?

姚新峰:我对钱看得比较淡,也不是说境界高到什么程度,因为我对生活的要求比较低,只要觉得生活过得去就行了,不想挣太多的钱,也不会主动去卖画。所以好多同行看过“乡思萦梦”展后,有两点很是羡慕:一是羡慕我有这么好的一个美术馆; 二是羡慕我手头保存有这么多作品。说心里话,我对每一幅精心之作都惜画如金。“乡思萦梦”展出的只占我个人藏品的一部分,我将分期分批在馆内展示我的作品。我不是为了生活而画画的,但我的生活离不开画画。我热爱我的工作。

苏周刊:在办馆过程中有没有碰到什么困难?

姚新峰:美术馆筹备了大半年,在镇政府大力支持下,进行得比较顺利。当然一些小的问题,我能自己解决就自己解决,再者我周边还有许多朋友给了我很多帮助。

苏周刊:当美术馆全部布展结束后,看着这样一个馆,再看着您展出的这么多画作,您当时是种什么样的心情?

姚新峰:在美术馆布展期间,许多领导和同道朋友闻讯来访,总是褒奖的多,可我心中总有些忐忑,当一切布置妥帖之后,用我爱人的一句话:所有的奔波、劳累和付出都值得。

民办公助只是一种模式,不是一种趋势

苏周刊:新峰美术馆采取的是民办公助的经营模式,那政府“助”哪些,您又“办”哪些呢?

姚新峰:地方政府主要是宏观上的指导、政策上扶持,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来说,就是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为基层群众服务。我呢,主要负责日常管理、组织活动和举办展览,也承担一部分资金,作为画家的我,还能通过本人的作品解决美术馆的部分运转费用。组织搞好当地业余书画爱好者的创作交流活动,以及对中小学美术爱好者的培训,开展馆际间的交流互动等等。

苏周刊:像这样一个美术馆一年的日常开销要多少?

姚新峰:光美术馆本身运转一年起码要150万元左右,靠自己一个人肯定搞不起来。这么大的面积,光房租费一年几十万元你就付不起。

苏周刊:对这种民办公助的形式,您怎么看?

姚新峰:这也是一种尝试吧。关键是领导的支持。他们也非常清楚,我也不是那种乱花钱的人,所以他们也信得过我。镇里搞了这个美术馆以后,他们感觉也非常好,把整个海虞镇的文化氛围带动起来了。当然办馆也不能完全依靠政府。美术馆成立后,镇领导多次表示经济上尽可能资助你,但整个运作还是要靠你来运作。他们也很坦诚,这些钱由他们来运作不一定能运作好,但我有我的人脉,本身又是从事美术专业工作的。

苏周刊:您说关键是领导的重视和支持,那如果有一天,领导不重视了,您怎么办?还继续办下去吗?

姚新峰:嗯。这方面我不担心,过去讲经济搭台文化唱戏,党的十八大后叫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今年省美学学会的年会在海虞镇召开,你提的问题,大会也作过专题讨论,结论是:这是文化的正能量,是政府文明施政的要素,必不可少。现在的镇领导干部,文化素养都很高,他们都有文化强镇的思路。而作为我本人,那就尽可能把美术馆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为丰富乡镇的群众文化生活多出力,为海虞镇的文化建设添上我的一臂之力。

苏周刊:那这种民办公助的形式是否是一种趋势?

姚新峰:不一定。大家都这么搞也不可能,政府也没有那么多钱。只能是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对我来说,美术馆的功能就是展示、收藏、研究、培训、服务,其中每一项都需要经费,我必须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而政府的支持和鼓励,更增强我办好美术馆的信心,也激励我更加努力地开展工作。

文化的带动作用是很强的

苏周刊:新峰美术馆开馆之后,来参观的人多吗?

姚新峰:开馆半年多来,参观人数已有8000多人。海虞是占有苏州市多项试点工作的乡镇,外地参观团队很多,来到海虞必到这儿,新峰美术馆也成为了海虞镇的一张名片。还有许多是美术爱好者和邀请来的朋友过来参观,他们也会再带他们的朋友来美术馆,还有一些是外地专程来参观交流的观众,当地和周边地区的居民过来参观的也蛮多。另外,我们这儿还搞了公益性美术基础培训班,小朋友的家长、亲戚和邻居也成了美术馆的热心观众。

苏周刊:影响如何,特别是对海虞镇整体文化风貌的提升?

姚新峰:当时不少人有这样的想法,在小镇上办个美术馆能搞成什么样?参观了以后,很多人都改变了看法。而且文化的带动作用是很强的,准备来投资的看到一个乡镇对文化都这么重视,真的会给人一种不一样的感受,不仅会觉得这里文化底蕴深厚,而且也体现了当地政府领导有眼光、有魄力。前不久,有位南师大教授路过常熟高速路口,看到非常醒目的新峰美术馆引路标识,就拐了过来,参观之后连说:“想不到,高端大气!”

苏周刊:我们来时看了一下,从苏州到这儿70多公里的路程,您的美术馆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并不是太好,而且常熟市也有个不错的美术馆,对办好这个美术馆您有信心吗?

姚新峰:当然有。很多来美术馆参观的人都是冲着我的作品来的,或者是冲着这个展厅来的,除重大展览活动外我不想去改变现在的展示方式。我作品很多,一年四季分期展览一点问题也没有,而且我还在不停地画。所以我设想在楼上搞个临展馆,经常邀请书画家来举办小型展览和学术交流活动,海虞镇的书画摄影爱好者也可以来办展览,这里可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作品和交流互动的平台,丰富海虞的群众文化生活。

苏周刊:想来办展览的人多吗?

姚新峰:已有一些画家向我们提出办展意向,目前我们正在筹备今日水墨——全国中国画名家作品巡回展,以后会有多种形式的个展和联展在我馆举办。

为家乡提供了个文化活动场所,也是对家乡的回报

苏周刊:能否介绍一下即将举办的这次全国邀请展?

姚新峰:今日水墨——全国中国画名家作品巡回展,在全国搞了十届了,虽然是民间一些好友间的雅集,但档次还蛮高的,第十一届就放在我这儿,这在县级市还是第一次。这个展览每届我都参加,跟参展画家关系很好。这次第十一届巡回展原计划展出三十位画家的作品,结果画友们积极响应,踊跃参与,现已收到了来自国内十六个省市的四十位画家的作品。这些画家都是当地有影响的代表性人物。

苏周刊:从一个画家变成美术馆的馆长,角色的转换有难度吗?

姚新峰:没有什么,还是比较顺手的,我以前在常熟市当美术家协会主席、书画院院长时也经常组织活动、举办各类展览,还到中国美术馆搞过院展,当时一个县级市到北京中国美术馆办展览在全国也不多见,影响也不小。所以在这方面还是有些经验的。

苏周刊:办美术馆对您精力的牵扯大吗?

姚新峰:目前来讲还是有一些的,主要是接待和开展活动会牵扯一些时间,因为我现在还担任苏州国画院的副院长,上班办公还在苏州,有时有事情就会从苏州直接赶回海虞。我的主业是画家,我的主要精力依旧会放在绘画上,美术馆的事务性工作一部分将交给助手和工作人员去做。

苏周刊:这样看来办美术馆和画画是不相矛盾的。

姚新峰:是这样。相反,多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与外界的接触会更多,会有助于绘画技艺的提升。但最关键的是为家乡提供了一个文化活动场所,作为画家来讲也是对家乡对社会的一种回报,我感觉很好。我觉得我是个非常重感情的人,我画的画都是江南题材,有着很浓的乡土气息。因我特别喜欢乡下的生活,平时也喜欢到农村去采风写生。我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为家乡做点事情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我乐意去做。

 

 

常熟画家回乡办公益美术馆

 

今年5月,新峰美术馆在常熟市海虞镇揭牌成立,美术馆的名字是以馆长姚新峰的名字命名的,这也是全省首家乡镇民营公助美术馆。

姚新峰,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苏州国画院副院长。姚新峰介绍说,美术馆是纯公益性质,主要为了让当地小朋友来这里接受美术教育。展厅里除了姚新峰自己的作品,还会邀请其他画家来作展览。展厅之外还有专门的教室,用来举办美术培训班。

                              (刘文忠 冯艳秋 何洁 摄影报道)

 

 

新峰美术馆举办暑期公益美术培训班

 

夏日炎炎,常熟市海虞镇新峰美术馆成了当地孩子们消署、学习的好去处,专用教室内,孩子们在专业美术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素描。这些学画的孩子大多是小学生,都是海虞镇各小学推荐上来的对美术有兴趣的孩子。

新峰美术馆是江苏省首家乡镇民营公助美术馆,从创建之初就把公益作为办馆的基本信条,开馆伊始,就从中小学生中选拔了一批爱好美术,又有一定美术基础的中小学生利用周末和暑期常年开办美术培训班(为了控制数量,只收少量工本费)。家长们纷纷表示新峰美术馆美术培训班既省钱、省时,又正规、专业,能让农村孩子不出家门就能受到良好的艺术教育,为群众办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大好事。到目前为止,美术馆已经举办了四期美术培训班。(海虞镇文联)

 

 

民办公助乡镇美术馆助力人的城镇化

 

  本报讯 (记者 江迪)时值暑假,江苏省常熟市海虞镇的孩子们有了新去处:刚刚开馆不久的常熟新峰美术馆里,两个美术培训班正给乡镇的孩子们带来艺术熏陶。

  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总投资1500万元的新峰美术馆是江苏省内规模最大的乡镇非营利性民办公助美术馆。其布展规模与民办公助的操作方式在国内也不多见。

  海虞镇地处长江之滨,全镇总面积109.97平方公里。经过多年发展,海虞已初步形成了服装纺织、化工新材料、冶金机械、轻工电子、红木家具五大特色产业。2012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5.74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43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15.1亿元、销售收入207.1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5.1亿元。

  “十八大以来,新型城镇化成为各地关注的焦点。海虞城镇化的硬件已经走在全国前列,如何实现人的城镇化是海虞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课题。我们把关注点选在了文化方面。要在海虞营造和城市里一样的文化氛围。”海虞镇党委书记马维刚表示。

  海虞本土画家姚新峰走进了海虞镇党委、政府的视线。“高雅文化要在基层扎根,要让群众觉得可亲可近可学。姚新峰的画源于苏南式的生活,有着扎实的现实主义基础。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精神文明生活需求日益加强,渴求有能承担起塑造人文精神、丰富社会公众文化生活的艺术平台出现。正是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做后盾,又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为依托,还有着艺术工作者们的不懈努力,新峰美术馆应运而生。”马维刚说。

  “我也渴望把自己的作品与乡亲们分享。但是,如果没有党委、政府的支持,我无法想象自己能建起这样规模的美术馆。”站在内置标准展线300米,入驻展品可达一百多幅的多功能展厅里,姚新峰依然觉得犹如梦境。就在展厅对面,还有他的画室和教室。画室和教室里,整齐地摆放着红木桌椅,姚新峰可以在这里创作,海虞镇及周边地区书画爱好者及小朋友也可以在这里学习培训。“这些红木家具都是镇上的乡亲们送来的。他们很喜欢美术馆也希望给美术馆的发展贡献力量。回馈乡邻,暑假里我们已经办了两期培训班,家长们希望开学之后还能继续办下去。这让我感到动力十足。”姚新峰说。

海虞历史文化悠久,文人墨客辈出。新峰美术馆的诞生,为海虞这颗原本璀璨的明珠增添了夺目的光彩,装点着海虞的文化艺术事业。“我们也希望能够以美术馆为龙头,带动海虞发展美术市场,为海虞文化产业发展密切合作。”马维刚说。

 

 

金秋十月,海虞镇美事连连

 

金秋十月,“江苏省美学学会2013海虞年会”在常熟海虞镇隆重召开,来自全省各高校的美学理论研究专家齐集常熟新峰美术馆,共同研讨当代社会转型期间文化和艺术发展之路。围绕“当代艺术的生机和危机”这一主题,江苏师大党委书记徐放鸣、南京艺术学院博导樊波、美学协会副会长萧平以及江苏师大、东南大学、扬州大学、苏州大学、南通大学等十多所省内著名学府的教授,美学理论研究专家作了专题发言。

省美学学会成立于1981年,是江苏美学领域学术研究最高权威机构。当今社会,用美学来考量各种艺术形式已成为美学专家研究的一种途径。对文艺及美学理论的研究和思索,一直是广大美学工作者的追求和主攻方向。会议期间,代表们饶有兴趣参观了新峰美术馆,对“江南才子”姚新峰多年来的创作成果不吝褒奖、大加赞赏,也对海虞镇政府“文化创新工程”给予了高度评价。盛名于当今书法、画坛的萧平、吴国亭、樊波、洪谷子、呼安泰、李伯庆等十多位艺术大师欣然命笔,挥毫泼墨,成就了美术馆今秋又一段佳话。馆长姚新峰表示:“乡思萦梦”开展以来,已接待了来自省内外近百个团队,七千多参观人次,收获了极好的社会效益。开办于今年暑假的“海虞中小学美术爱好者培训班”现已进入常态化学习管理。今年岁末,美术馆还将举办“当代中国画名家邀请展”,届时三十多位活跃在全国各省画坛的领军人物又将集结海虞,共同为广大书画爱好者奉上一道“今日水墨”饕餮大餐。

 

 

当代艺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省美学学会2013年会暨当代艺术的生机与危机学术研讨会综述


   
金秋时节,江苏省美学学会2013年会暨“当代艺术的生机与危机”学术研讨会于20131025-28日在风景如画的历史文化名城常熟海虞镇召开,来自省内高校与书法绘画界的专家、学者、艺术家共六十余人参会。本次会议形式多样,有大会发言、分组讨论、书画创作与参观新峰美术馆、沙家浜湿地公园;各位专家学者围绕大会主题“当代艺术的生机与危机”,从绘画艺术、书法艺术、语言艺术、影视艺术、表演艺术等层面进行了深入探讨,碰撞出了思想火花,增进了情感友谊,时有巧思妙言,新见纷呈,充分展示了各位专家学者的哲思睿智与俊逸才华,现综述如下:

   省美学学会副会长、江苏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徐放鸣教授致开幕词,他认为这次年会是在党和国家大力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新形势下举办的一次重要的学术研讨会,面对当代艺术的生机与危机,积极追踪和研究其中的内在机制与审美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认为本次年会以“当代艺术的生机与危机”作为研讨的主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显示了江苏美学界紧密联系当代社会现实与艺术发展的实际来探索美学理论与实践问题的优良传统。他认为2011年艺术学上升为国家的第13个学科门类,为当代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与此同时,当今艺术处于一个转型发展时期,传统的艺术样式在内容与形式方面都受到相当强烈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传统艺术形态面临危机;他认为当代艺术借助新媒体、新技术等手段,运用更加丰富的表现方式,打破了传统的艺术表现的限制,呈现出新的艺术审美形态,如跨界、混搭、穿越、创意书法等,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研究对象,也对传统的艺术创作与批评带来了新的挑战。徐放鸣教授在会上还介绍了他主持的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当代文艺实践中的国家形象构建问题》的研究进展情况。

   省美学学会副会长、著名书画家萧平先生如数家珍地介绍了“元四家”(外三家为吴镇、王蒙、倪瓒)之首的黄公望与常熟的历史渊源,他认为黄公望山水画宗法董源、巨然,由此生发,自创一格;创浅绛山水,画风雄秀、简逸、明快,对明清山水画影响很大。他特别提到201161日,黄公望的代表作品《富春山居图》的两半,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正式合璧展出的盛况,而其恰巧躬逢其盛。

   省美学学会副会长、扬州大学博士生导师姚文放教授作了《“美学”(Aesthetica):一个将错就错近三百年的概念》的主旨发言。他认为,鲍姆加通对于“美学”(Aesthetica)内涵的界定,从一开始就存在种种失误,后世学者不断质疑,尤其在1990年代前期,以伊格尔顿为代表。伊格尔顿认为美学是一种“肉体话语”,旨在对美学进行重构,在“感性生活”的基础上将美学与解决重大的社会问题,与人类谋求自由解放的愿景结合起来,从而推动了“文化政治”的兴起。姚文放认为,如果梳理一下伊格尔顿的理论逻辑的话,那么可以发现他是以鲍姆加通致力证明的命题为反命题:美学不只是认识论;美学不应贬低感性;美学作为感性学不排斥感性生活。与此同时,伊格尔顿确立了若干正命题:美学是一种“肉体话语”;美学是一种政治无意识;美学与社会实践相挂钩。姚文放认为,伊格尔顿的以上三个反命题与三个正命题对于经典美学所进行解构与重构的工作不啻是一部后现代启示录,以历史主义的鲜明取向为当今的美学研究开了新生面。

   省美学学会副会长、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樊波教授作了《中国当代艺术状况略考》的发言,他认为,中国当代艺术从总体上看是相当繁荣的,与改革开放之前相比,显然有了重大发展。但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转型以及西方文化的涌入,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也面临许多问题,这些问题虽然谈不上危机,但的确令人担忧。

   其一,中国画的大写意精神日益衰微,工笔画大行其道。许多大型画展推崇工笔,且容易获奖,卖的价位也高,这就容易导致由“写”而“工”倾向的形成。实际上,中国画的历史是由“工”而“写”发展起来的,无论是人物画还是山水(包括花鸟)画,初期的工笔笔墨偏于写实(这种写实并不同于西方绘画的写实)刻画,并未达到自由的境界,后来写意手法逐步发展起来,并与书法、诗歌联袂一体,最终趋于成熟,这代表了中国画高超的审美品格。一味追求工笔刻画显然有违于中国画的审美品格,单纯重视工笔而贬逐写意乃是艺术史的一种倒退。其二,中国画的传承教育问题。中学美术教材中收录了西方文艺复兴的“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却没有中国画的“宋四家”、“元四家”。其三,中国书法的潜在危机。由于电脑与手机等新媒体的普及,书法训练大幅减少,书写功能大幅减弱,青少年的书法课程形同虚设。更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嗜怪求异的书法如用嘴书写、用筷子书写、用扫帚书写等,大师满天飞,书家多如毛,使得书法的审美内涵大打折扣。其四,中国传统的戏曲音乐面临困境。如苏州评弹乃是家喻户晓的、精妙雅致的经典,但是却生存艰难,经费短缺,难以为继。与此相反,通俗流行歌曲却大行其道、火爆异常,低俗的文化现象也暗流涌动。其五,中国艺术有自身的历史与发展逻辑。樊教授认为,不能以西方艺术的逻辑来颠覆中国艺术的发展逻辑,更不能以西方的艺术追求来取代和模糊中国艺术的审美品格。中国艺术的品格在不少方面要远远高于西方艺术,如中国书法在世界上乃是独具高格、绝无仅有的艺术门类。而值得我们警醒的是,有些号称中国当代艺术的作品一味暴露中国落后、愚昧的一面,在国际上将中国形象妖魔化,这些人、这些作品往往受到西方投资基金的关注与购买,有的作品拍卖的价格竟然超越了明清画家的作品。这一切受到国际某些势力的支持,意在瓦解、消解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前苏联在解体之前,就有大量类似的政治波普艺术盛行。尽管如此,我们应该看到中国文化与中国艺术在本质上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她历经几千年遭遇多次外来文化的输入与侵扰,但仍然焕发出勃勃生机。中国艺术家要有自己的审美定力,自觉地坚持中国艺术的文化立场,清醒地克服现代化进程给艺术带来的种种弊端,要使中国文化和艺术真正回归自己的本位和本体,从而使中国的文化艺术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按照自身的逻辑不断发展、走向繁荣。

   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夏燕靖教授在会上作了题为《当代艺术:从概念观其“危机”》的主题演讲。夏燕靖教授从“当代艺术”的概念入手,还原了该词汇在西方出现时的本真状态,进而提出以下观点:一,所谓“当代艺术”,并非一个单纯的历史分期概念,而是一个规范性的逻辑概念,其在内涵上指具有现代精神和具备现代语言的艺术;二,与传统艺术不同,当代艺术并不具有线性的演进方向,而是更加关注艺术家基于今天的社会生活感受,即表达的“当代性”。由此夏教授进一步指出,正是由于概念的不清晰,使得当代艺术被人为地贴上种种片面甚至混淆视听的标签,从而陷入到某种“危机”当中。事实上,当代艺术只是假设了艺术的一种可能,而多年来它在艺术实践以及理论研究方面的成就,也大大拓展了人们看待艺术乃至观照世界时的视域,因此对其“危机”问题,需辩证理性地看待。

   盐城师范学院马建高副教授在会上作了题为《“后艺术”时代“艺术终结论”再思考》的发言。他认为黑格尔、丹托等人关于艺术终将解体的看法有一定道理,但不是走向宗教、走向终结,而是走向“后艺术”。“后艺术”给我们这样的启迪:独立的、纯粹的艺术作为一个历史阶段,确实终将消亡。当生产劳动变成了社会生活的同义语时,起源于生产劳动的艺术将重归于生产劳动。独立的、传统的、纯粹的艺术将只剩下指导的意义,取而代之的将是无所不在、无人不能的美化环境、美化人生的“日常生活审美化。”“后艺术”所具有的“去审美化”、“去深度化”与“情感消解”等表征,其实质是形而上的价值、观念等因素在当下艺术中的缺失与消解,这是“后艺术”时代的艺术之殇。

   扬州大学文学院黄石明副教授在会上作了《从“扬州八怪”的创作看当代艺术创作的危机与对策》的发言,他认为“扬州八怪”的创作对当代艺术创作的启迪应该是多方面、全方位的。“扬州八怪”的创作突破了前人的艺术手段与法则,主要以纵横的画风体现出创造意识,呈现创新景象。“扬州八怪”将传统的“内敛”文化心理变之为“外倾”的“狂放”。他们的创作主要体现为三方面的特色:一是创作题材的变化——将文人画的主要阵地从山水转为花鸟竹石。二是创作风格的变化——画风由工整变为写意。三是创作主旨的变化——主题由闲情雅致变为言志寄意。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中国自“五四”开始,传统艺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西方艺术的驻入和影响。20世纪80年代,中国再次开放性地接受了西方艺术的影响和冲击,由于国内“文革”时期的特殊环境造成的文化政治语境,所以,本土艺术一旦与西方艺术相碰撞,首先吸收的是西方艺术形式上的元素,以改变前苏联单一艺术模式和文革的“红、光、亮”模式。其次在内容方面积极接受西方的人文思想和理性主义。当代艺术的危机主要表现为三方面:其一,艺术精神的溃散;其二,艺术价值的颓败;其三,艺术创作的随意化。他认为,当代艺术应该回归艺术真正的位置,以个体的言说、探索者的无畏精神,对艺术之道、体本身加以把握,让艺术真正为人类的精神服务。

   中国矿业大学的邓心强博士作了《对当前书法艺术生存状况之反思》的发言,一是针对当前中国书法的生机与变化,比如书法创作观念的变化、书法创作技法的革新等谈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杂取融合、标新立异等观念的流行,碑帖结合、碑简杂糅是当代书法技法方面的发展,因为从许多大展的获奖与入选作品来看,最为突出的是对楚简和帛书的研习。二是对当前书法生存状况的危机谈了自己的忧思。他认为全民的书法素质在降低与减弱,书法教育的基础相当薄弱,各种书法组织的功能单一化与趋利化等等,是造成当前书法危机的主要原因。

   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市高淳区书法家协会主席卞洪广先生作了《当下书法热的乱象及精神价值的追求》的发言,他认为当下书法热的乱象主要表现为:书家多如牛毛、炒作过多过滥、书法评判缺位、跟风现象严重;他提出要从美学的角度重新审视书法的价值,从文化的高度重铸书法的辉煌。

   江苏大学的梁爱民教授在会上作了《视觉文化转向与小说生存危机》的发言,他认为现在的小说缺少一种精气神,小说危机的典型症候包括小说创作中的“经济主义”、小说读者的“去精英化”与小说文本的“幼稚化”倾向,小说所追求的生存关注与生命反思的精神似乎正在失落。在社会转型时期,如何看待艺术危机?他以为对待艺术生产的危机不必忧心忡忡,艺术生产的危机与危机意识是两个问题,不能混为一谈。他以为小说创作去意识形态化、去审美化都是有风险的,去功能化、去价值化更是不应该的。

   中国矿业大学的管仁福教授在会上作了《刘熙载〈艺概〉雅俗观之现代启示》的发言,他认为雅俗概念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如元曲就经历了由俗而雅的过程。通俗不是“低俗”、“庸俗”、“媚俗”, 刘熙载《艺概》认为俗的原因是人品问题。在社会转型时期,虽然进入了所谓读图时代、读屏时代,但我们不必杞人忧天,担心文学的终结。文学创作的危机最可怕的是文学精神的缺失、艺术品位的低俗。他认为应该崇尚高雅的人格、高雅的品位,文学发展应该崇雅抑俗,雅俗共赏。

   淮阴师范学院的胡健教授认为,理论在消解,艺术在解构,这些理论能否运用到解读中国画的实践中去?在艺术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我们的理论家不能一厢情愿地去理解。南京林业大学的杨爱祥教授则认为当代艺术的生机与危机并存,我们不必忧心忡忡,坦然面对就是,她认为应该注重经典艺术文本的研读,力图从中寻找到破解困境的砝码。常州工学院的杨建生教授在会上作了《音乐娱乐消费活动的主要形式及其审美价值》的发言,他认为大型音乐会是当今音乐娱乐消费活动的主要形式,最能体现音乐艺术价值与音乐娱乐消费价值。而个人的日常音乐欣赏是当今音乐娱乐消费活动的常态化形式,卡拉OK演唱是当今音乐娱乐消费活动的消遣形式,音乐真人秀则是当今音乐娱乐消费活动的游戏形式。

   中国矿业大学的王青教授在会上作了《家庭伦理剧的审美追求与思考》的发言,谈了影视艺术的生机与危机。她认为,家庭伦理剧虽然没有谍战剧的悬疑、抗战剧的激烈,但关注的是社会转型期的社会热点问题,触及到家庭伦理的方方面面,反映了家庭伦理的价值观与幸福观;但是家庭伦理剧也存在不足:题材的窄化、新意不足、创作乏力,演绎扩大了家庭矛盾,仅仅停留在婆媳之间、夫妻之间的矛盾,没有在更加宏大的视野上去观照、考量家庭伦理问题。她认为家庭伦理剧应该积极地回应生活问题、诗意地反映社会人生。

   江苏师范大学张玉勤教授在会上作了《〈娇红记〉图像作品的“语-图”关系研究》的发言,他考察了《娇红记》多种版本图像与文字的互文关系,认为图像极具包孕性、舞台性,增添了文本接受的蕴含,为读图时代的读者如何更深入地读图提供了生动的诠释。江苏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生王新与李雍在会上分别作了《安塞腰鼓民间艺术所呈现的国家形象》、《〈平凡的世界〉现象与国家形象构建问题》的发言,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苏扬作了《冯小刚贺岁电影狂欢背后的思考》的发言,南通海安中学程宏宇老师作了《中国话剧的危机、转型与复兴》的发言。

   省美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许祖良最后总结说,当代艺术的生机与危机并存,正可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本次学术研讨会青年才俊踊跃发言、积极参与,是最大的特色与亮点,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省美学学会  黄石明)

 

 

品味“今日水墨”,畅享文化大餐

 

    今日水墨—第十一届全国中国名家作品巡回展将于20131228日在江苏常熟新峰美术馆举办。

今日水墨全国中国画名家作品巡回展,是当今中国画坛上一个的优秀文化品牌, 2000年秋,一批立志中国画改革创新的有识之士,聚集沂蒙山下,以传承光大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饱蘸时代激情,挥毫泼墨,奏响了“今日水墨”华彩乐章。经过十多年不懈的追求,“今日水墨”先后在全国十个省市成功举办了巡回展览,成果卓著,影响深远。

此次来自全国各地的四十位参展画家,都是各地区书画界的领军人物,是当今中国画坛上一支极具蓬勃朝气的生力军,本届巡回展一共展出120多幅作品,这些构思奇巧、异彩纷呈的国画精品,体现着中国画传统意义上的回归和时代精神的追求,不啻是一道靓丽的艺术风景,更是一席浓郁的中华文化大餐。

艺术当随时代,创造没有止境,坚持“今日水墨”这一办展宗旨,坚持文化为大众服务的方向,在当今盛世崇文的今天,今日水墨必将会常办常新,愈加辉煌。

新峰美术馆馆长姚新峰表示,用美术传播正能量是每一个画家应尽的职责,举办形式多样的画展,让家乡人民享受到更多文化红利,也是我和海虞镇人民政府创办美术馆的初衷。在新的一年里,美术馆将一如既往不遗余力地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国画作品,把美术馆打造成一流的文化传播场所,为“宜商、宜居、宜乐、宜文”的时尚海虞贡献力量。

                                              新峰美术馆

                                              201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