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教育>教育活动
教育活动 Education 江苏省首家乡镇私立美术馆
                                
从诗到词(十九)
从诗到词(十九)
作者:江南雨

整理:兰若 风竹秋韵

咱们接着再讲两首清真的小令。第一首是他的少年游(并刀如水,吴盐胜雪)
少年游(周邦彦)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头两句是个对仗。“并刀如水”,并刀,山西的并洲,过去生产的刀特别好特别快,所以并刀很闻名。“吴盐胜雪”,吴地产的盐,特别白。“纤手破新橙”。纤手,肯定是女人的手。她在用并刀去切新鲜的橙子。吃橙子的时候要沾一点盐,这样吃起来更甜。“锦幄初温”,锦幄,这里代表女人住的屋子,初温,温度刚刚升起来。“兽烟不断”,兽烟,过去点香燃的烟,是放在一个兽型的容器里,所以叫兽烟。然后“相对坐调笙”。上片说了两件事,一件事是纤手破新橙。铺垫是个对仗。然后“锦幄初温,兽烟不断”又是一个对仗,下边又跟出来一个结果:“相对坐调笙”。

我们注意这种句子的结构,前边两个对仗就像是两块垫脚石,后边一句是这两个对仗得出的一个结果。就像一个建筑一样,两个托起一个,两个托起一个,然后这两个连续在一起,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大概环境就都有了,就是说上片该有的道具都有了。用六个小短句,都交待完了。

下片说“低声问”:谁在问,肯定是女子在问,她问:你今天晚上到底要住谁家去呀?这里稍微交代一下,作品里的这个男人,不一定是作者自己,因为它毕竟是文学作品。这是第一。第二,这个男人肯定是这个女人的情人。而且情人还不止一个。然后她说“城上已三更”。城上已经敲完三更鼓,而且“马滑霜浓”,因为路滑,马可能不大好走,霜也很重,夜深了,外边天气很冷,“不如休去”,干脆你别走了吧。直是少人行。那么这个字,我始终没搞明白,是少(四声)人行还是少(三声)人行。因为两种读音都可以解释,少人行,意思就是今天你就像个年轻人一样孟浪一回吧,不要那么拘谨,你就住这吧。这是一种理解。还有一种理解是,现在外边已经马滑霜浓,街上行人都很少了,你干脆就别走了吧。
内容讲了一对男女的幽会,它没有用更多的语言来写柔情蜜意,而是先交待两个情节:纤手破新橙,相对坐调笙。整个下片就是一个问话,把这两个人的柔情蜜意,尤其是这位女子对这位男子的爱,这种委婉曲折的心境,写得很深很细致委婉,把这个女子的心理活动描写得很细致周到。

我们前面曾经说过,小令到了清真这里呢逐渐地往细里走,不像纯北宋的词,劈空而来的那么几句。这里他开始刻意地去经营去安排,你看的时候就象看短剧一样,很细腻委婉,这是他的特点。那么这种细腻特点,就逐渐地为长调全面细致的铺排做准备。为什么我挑这首词呢?一方面这首词确实在清真词里很有名。另一方面,他虽然写的是艳词,但是他从艺术手法上已经远远不同于花间词初始的那种写法。大家可以认真去体会。

然后我们下边再看一首他的玉楼春。
玉楼春(周邦彦)
桃溪不作从容住,秋藕绝来无续处。当时相候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余粘地絮。

玉楼春我们前边也讲过一首,它有八个七言的律句组成,分为上下两片,格式是律句格式,但是它是词的味道。这首词也是一个感情词,它写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曾经有过一段美好的相遇。然后在分手之后产生一种怀恋之情,这种怀恋之情,又若有若无地加上一点人生的境遇和感慨。

“桃溪不作从容住”,桃溪用了个典,就是说,当时他在桃溪这个地方曾经遇到一个神仙一样的女子,他们有过一段时间的共同生活的经历,但只是暂时的那么偶一相逢。这是写什么?是写过去相遇时候的那一段时间。下一句“秋藕绝来无续处”。秋藕,秋天的藕,俗话说藕断丝连,那说明感情还有。但是断绝了没有地方可以把它接上,说明爱情已经结束了。然后下边两句是对前边这两句的继续描写,第三句是接第一句,“当时相候赤阑桥”,那时候我在赤阑桥那里遇上你了,赤阑桥是桃溪那个地方的一座桥。但是“今日独寻黄叶路”。今天我一个人又重新来到这里,那个女子已经不在了。这两句是对仗句,一边对一边互相联系,这个结构从容不迫,井然有续。

下片就是现在,在这个赤阑桥上,一边回忆过去,一边看着眼前的景色,叙述自己当时的这种心情和境遇。说“烟中列岫青无数”,岫,本来是指山洞之类的。岫云,山洞里飘出来的云叫岫云,那么这个岫,其实就是指山。青山隐隐烟雾蒙蒙。然后“雁背夕阳红欲暮”。那夕阳返照在雁背之上,只是微红的那么一点,而且很快就会落下去,就是那么一点点短暂的残存的美丽。这种朦胧和这种短暂的美丽,就把当时那种巧遇,那种短暂而美好的回忆以及眼前的迷茫交织在一起了。

下边用两个比喻来说,“人如风后入江云”,当时和他相会的那个人就像是风后的入江云一样,无影无踪了。那么“入江云”三个字,有意无意之间又用了高塘云雨的那个典故,形容这个女人就像仙子一样。楚襄王那个典故的女人是仙女姚姬,而桃溪赤阑桥这个典,他用了刘阮遇仙的故事,也是仙女,所以这两个比喻前后是一致的。我们假设比喻,前边用仙女,后边用当炉的典故,这样合适不合适呢?那肯定就不合适。因为当炉是人间故事,而那个是神仙故事。所以两个典用在一起要一致,要有内在的联系。然后他说情,“情似雨余粘地絮”。就是说现在我的心情,就象是雨后粘在地上的絮一样。虽然它很微茫,风吹也可以走,但它还是若即若离的连在一起。这个雨后粘地絮和那个秋藕绝后有某种相似之处。下片虽然是先写景后写心情,但是你看烟中列岫是什么?是我现在的这种情绪,雁背夕阳是她当时的那种相遇的那种短暂时光,人如风后入江云,入江云也是她的形象,情似雨余又是现在的我,你看“她”和“我”来回交织,可是情绪特点、脉络又很清晰,这种结构也是清真词最擅长的。我觉得清真词最擅长的就是结构,他的结构千变万化,但是井然有序,思路非常清晰。

我们学词有很多办法,不管是小令还是长调。但我的感觉是从清真入手,你就会有一个“清”字,这个清是清晰的“清”,笔下就不会乱。掌握章法结构,是学词的第一大难关。很多人学词学不进去,就这一难关,阻挡了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是漂亮句子,读起来铿锵有力,挺好的,就是章法结构混乱,想到哪说到哪,前言不搭后语,到底写什么呢?搞不懂。如果把这一关过了,你的词大致离及格不远了,剩下的其他一些技巧手段,相对来讲要比这第一关容易些。因为你的技巧手段在诗里掌握了一些,但诗的结构简单,而词的结构复杂。你看这首小令的结构已经比较复杂了。如果你小令能掌握到一定程度,那么将来再学长调的时候,觉得它的结构就简单,就像山间流水一样,它是有迹可循的,沿着那一条路线不断地流。不管它中间拐多少弯,分多少支叉,最后,该归主流的归主流,该归大海的归大海,走向非常清晰。但是如果小令你就看不明白,四拍、六拍都搞不清楚,将来八拍十拍,再加上双曳头,三片四片那就更乱套了,所以我选清真包括前人的那些词,重点都是从章法结构入手。

除了他们这些词之外,还有很多优秀的小令,大家可以自己去看。我举例的这些词你都搞清楚了之后,主要的东西就应该可以掌握。
我们下边再讲几首白石词。清真是小令和长调兼善,那么白石绝不亚于他,他应该是南宋第一大家,我们先看白石的这一首点绛唇。
点绛唇•丁未东过吴淞作(姜夔)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燕雁无心”,第一个字“燕”读平声,指燕山山脉、燕京这一带。所谓燕雁无心,就是说北方的大雁它是不懂人心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太湖西畔随云去”。从太湖西畔向南飞过去了,随着袅袅的白云越飞越远,它无心眷顾于我,自己就飞走了,没有一点留恋。这是一种莫名的愁苦,是一种比较落寞的情怀。下边他又说了“数峰清苦”,数峰就是隐隐约约的几座山峰。你看“清苦”二字,山峰怎么清苦呢?清还好理解,怎么苦?下边“商略黄昏雨”。“商略”两个字又下得非常奇特,一般人不太容易下这样的字。所以白石词的第一特点,就是他下的字和语言与别人不一样。但他这样写了你还觉得很通顺。而且还别有一种味道,有人说白石的词,清空骚雅,骚雅好理解,其实就是文雅,诗味词味纯正而且特别有文采。还有人说白石的词有一股清刚之气,在清的基础之上还有一种刚,但这个刚和苏轼的那种豪放,和辛弃疾那种沉郁顿挫,又不一样。这是白石的特点。我们在读的时候,自然要根据前人的评论,用你自己实践中的理解去细加体会,为什么前人说白石的词清刚、清空骚雅。今后在不断的讲解当中,尽可能地把这个特点给大家点到。

“第四桥边”,第四桥,就是太湖旁边的一座桥。这个桥,据说是根据它的泉水如何而排为第四,称为第四桥。其实象这种第四桥边,完全可以用某某桥的名字来代替,为什么不用这个名字来代替呢?极有可能是因为音韵的关系,比如平仄或是其他某种关系。这种代替,不能乱代替,比如第二泉、第三泉,这都是有说法的,都是被人认可的。下边他说“拟共天随住”。天随就是天随子陆龟蒙。陆龟蒙是一个有点像隐士像神仙似的人物,他的性格特点和白石非常接近,白石一生对陆龟蒙这个人非常赞叹,非常景仰。他有很多诗词写到天随子,表达一种什么心情呢?就是说“我”的心和古人的心是一致的,有一种想要追随,但是又苦恨生不逢时的慨叹。那么“今何许”?这个天随子今天在何处呢?或者说这种情怀“我”到哪里才能找到呢?所以他下面说“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这四个字等于交代了这首词的作意,也就是中心点。

这首词有很多特点,首先是从用语上,我们刚才说了一下。再看他心境的描写,凭栏怀古是直说了一句,算是个赋笔,其他的有景物描写,有心境描写。他真正描写的句子,你看“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这是一种直接的描写。“残柳参差舞”也是直接的景色的描写。但是缔造出的一种伤怀、无奈、空旷高远的情怀,对古人的那种追想追忆,在这里就都表现出来了。另外有人还说白石精通音律,他的“第四桥边”中的“第四”,“残柳参差舞”的“参差”,都是暗含着某种音节,暗含着某种音韵的美。像这样的句子这样的用字在白石的句子里可以经常看到。

然后我们再看一首姜夔的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这是一个赠人的题材,而这个人并不是一个熟悉的人,是萍水相逢的人。这种题目有两个特点,第一有应酬的性质,第二,又不完全是应酬,它有自己的某种情怀,以及对主人公同情或者由对她的同情再加上自伤身世,是一种复杂的情怀。看这首词,除了欣赏他的技巧之外,类似于这样的词该怎么做,从中可以得到很多启发。
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姜夔)
京洛风流绝代人,因何风絮落溪津。笼鞋浅出鸦头袜,知是凌波缥缈身。红乍笑,绿长颦,与谁同度可怜春。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

这首词他写什么呢?第一句就看出来了,“京洛风流绝代人”,京洛就是京都。什么样的人才能风流呢,一定是那种比较有名的人。从这个句子看,这个人,极有可能是个妓女,当时在她的那个行业里,可能是个明星。所以说她是京洛风流绝代人,风流绝代不仅说这个人很美丽。更主要的是她名声大。但是“因何风絮落溪津”。现在见到她,不是在她最得意的时候,是在她落难的时候。过去很风光,现在门前冷落鞍马稀。这两句很好理解。然后“笼鞋浅出鸦头袜”,笼鞋,就是那种脚面露的比较多的鞋,袜子是鸦头袜,鸦头袜,好象是脚套进去,趾头可以分开的那种。那么从她的穿戴上猜出来,“知是凌波缥缈身”。那我们看前四句也很有特点,京洛,点出她过去生活的地方不是一般的小地方。但如风絮一样落溪津。溪津,就是那种比较偏僻一点的地方了。你看这个比喻,他没有直笔,用暗笔像象借代一样就把它点出来了,笼鞋浅出鸦头袜,这是一个具体的描写,从这个描写可以知道,她是凌波缥缈身,就像仙子那样美丽那样飘渺,即使在人生不如意的时候,她这种江湖的漂泊也像凌波仙子一样。你看这样的句子,送谁谁不高兴啊,都是溢美之词。但是你觉得写得过了吗?有没有让人呕吐恶心的那种感觉呢?没有。非常得体。语言用的非常适度。

下片开始写她的一个表情。“红乍笑,绿长颦”,红,指朱唇,笑是短暂的,所以是乍笑。绿长颦,绿,指眉毛。长颦,是长蹙,长时间地皱着眉头,说明乍笑也是强作欢颜,而实际境遇并不好。这六个字概括了眼前这个人的境遇。然后下边用一个情谊深重的问讯语言,“与谁同度可怜春”。这句话明显是从东山那首青玉案里化来的。意思其实完全一样。只是换一种笔法。放在不同的词里边,表达的意义是完全一样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东山词在前,早他好几十年,这里有个传承关系。这是无疑问的。下边又用一种猜测的语气,说“鸳鸯独宿何曾惯”,说明过去她也有自己相知相爱的人,但是现在一个人漂泊,肯定不习惯吧?其实就是一种同情和安慰的话。“化作西楼一缕云”。就像神仙一样,一会儿在这里,下一刻不知道又要漂泊到哪里。本意是写她身世不可定,命运之不可预知。但是又用了一个美丽的比喻。有意无意之间,又化用了上边清真词里入江云的意思。同样是一个云,这一个云字大致是一个典,取意也大致相同。总之是把她往好里描写,但是命运又是这样不好。这首词作为一首应酬词。从设喻,下笔,遣词,造句,一直到他的情绪,都很得体。他不是一见之后,就谄媚阿谀奉承,然后写几句肉麻的话赠给你。而是有一种真情在,这种真情就是对主人公的同情。一方面是欣赏,这种欣赏是出自真心的一种敬重的欣赏。另一方面是同情。而这种同情为什么会感人?这里多多少少要有作者自己的身世境遇在里面。他不一定是说自己和这个女子一样漂泊,而是某种心境相同,都是在这样的一种环境里,自己有某种无可奈何的境遇,这种悲愁是相同的,所以才产生这种感觉。大家在写作时,遇到不同的题材不同的内容怎么去安排,我们可以从这首词的思路上去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