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教育>教育活动
教育活动 Education 江苏省首家乡镇私立美术馆
                                
从诗到词(十八)
从诗到词(十八)
作者:江南雨

整理:兰若 风竹秋韵



咱们再来看几首辛弃疾的。这里不作细致的讲解了,就是串一串。更细的东西需要大家慢慢仔细地体会。先看一首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忆少年时事,戏作)。这个题目很重要,每一个字都需要仔细看。

首先他说有客慨然谈功名,那就是没有经历过功名,或者说没有过人生经历的人,他在谈功名,面对的是我辛弃疾,我是一个完全经历过这些事的人。于是引起了作者对少年往事的回忆,于是戏作。
鹧鸪天(辛弃疾)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壮岁,就是年轻的时候。锦襜突骑,就是锦衣快马,锦襜突骑写的是当时的辽朝。渡江初,就是说金兵打过来了。这是一个战争的场面。“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燕兵,燕地之北的兵,燕地,就是北京再往北一点就的地方。他在燕兵夜娖银胡簶。银胡簶是什么呢?是兵器一样的东西。汉箭朝飞,昨夜燕兵打过来了,第二天早晨汉人的箭又飞过去了。金仆姑,是一种箭簇的名字。意思是昨天晚上你打过来,今天早上我又打回去。像这两句读起来很困难,但是文章里解释的很清楚,我们看下就可以了。关键是下片,“追往事,叹今吾”。追往事,就是说前四句写的都是往事,叹今吾,下边我要感叹今天的自己了。从字面上看,追与叹两个动词对仗。往事,就是过去的事,今吾,就是今天的我。这样的对仗很奇巧很工整。“春风不染白髭须”。春风吹过来了,树绿了,草也绿了,但我的白胡子不可能再变了,意思我再也不可能再回到年轻的时候了。这是一种无奈。这个无奈就是“叹”。后边他“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戎,指侵略我们的那些少数民族。平戎策是治国安邦之策,保家卫国之策。我把我的万字平戎策,那可是一字千金的,但就是这么重要的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我跟我的东家换了他种树的书。言外之意,像我这样的人都这样了,你还谈什么功名啊。可怜啊,可笑啊!慷慨之中含着某种忧郁。

辛弃疾的鹧鸪天,有很多种风格,刚才他那两首各有各的风格,这一首又是一种风格,他都不同于晏小山、秦观。但是依然是词,他的不同于诗的那种章法结构,那种气脉,那种用字,比如说“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换得”的“得”,“春风不染白髭须”的“染”,这就是遣字。他下字的时候,是那种特别自然的字眼。而不是像诗那样,仔细地练,一个字就是一个字。尤其在五律里边,比如刘长卿的五言长城,就是说他的长城有四十块砖,每块砖都是沉甸甸的。不是说词下字就可以随意,它是另外一种合理,另外一种劲,这个劲和那个劲不一样。

他还有一首西江月(遣兴),这个写的比较调侃。在词里边,偶然这样作一作,也挺有意思。但是我觉得不能算是西江月的正体,高手嘛,他想怎么来都有他的道理,他一定不是胡来。我们可以体会一下。
西江月(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上片这是牢骚话。古人书,怎么全无是处了?前边还说“儒冠多误身”,儒冠怎么能误身呢?这也是牢骚话。都是正话反说。上片发完牢骚之后,下片开了一个玩笑。“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这样的句子有点戏剧化的场面,近似文章的语言,自有奇趣,但是这样的词,我们欣赏欣赏就可以了,不能说绝对不能学,但是你要学的时候,你一定要掂量掂量到底怎么学,学不好会成怪物。
我们再看一首南乡子。这一首也是他的千古名篇之一。辛弃疾的佳作太多了,几乎超过所有的词人。他的词,量并不是最大的,但是他的好作品特别多,而且是多种风格,随意变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但是怎么样都有道理。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首词一方面是个人感怀,另一方面也是一首讽刺词。他从登楼怀古开始,产生了很多的联想。他上来说“何处望神州”,那当然是就在北固楼望神州了,“满眼风光北固楼”。等于把前边的问题回答了。回答之后他接着就感慨,“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千古兴亡有多少事呢?就像流不尽的长江水那么多,但是都逝去了。

下片具体一下,具体到了三个人。第一个先说,年少万兜鍪,因为他在的这个地方是过去的吴地,就是孙权所据的地方。所以他首先想到的是孙权。说年少万兜鍪,年少的时候,就统领那么多军队,万兜鍪是千军万马的意思。“坐断东南战未休”。坐断,意思在这里划地为界,谁也过不来了。那么“天下英雄谁敌手?”,谁配来当他对手呢?就是曹和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最后一句话是骂人最狠的。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像孙权这样的人,那当然是英雄了,而配和他成为敌手的只有曹操和刘备。所以啊,要生儿子,就得生孙仲谋这样的。别生像当今皇上这样的懦夫,暗中的话就是这样,或者说不骂皇上至少也得骂那些主和派,但是孙权虽不是皇上但他是一国之王啊,所以能和他比配的只有当今皇上,其实这就是骂人不带脏字。老子将来生儿子就得生孙权这样的儿子。这首词就简单地说到这里。

词从唐末五代发端,到了北宋,基本上就已经完备了,周清真是北宋末年的,按照时间排序,他应该排在北宋的最后一位,辛弃疾应该排在南宋。但是我们讲的时候为什么把辛弃疾提上来,就是从小令这种风格上,他更多地承继北宋这一脉。尤其是他的长调,更承继北宋这一派,到了北宋末清真的时候,王国维说他是词之集大成着,是词中的老杜。就是说他把词法的各种手段技巧章法等等都总结完备了。所以我们把周清真放在后边来讲。
讲完辛弃疾,我们再回头来看几首周邦彦的小令。将来讲长调的时候也按照这个顺序,把辛弃疾放到前面,讲完之后再讲周邦彦。换句话说只要读懂了周邦彦,那么南宋所有的词家就都可以懂。尤其是长调。所以说周邦彦是很重要的作家。

我们下面看几首周邦彦的词。先看他这首少年游。
少年游(周邦彦)
朝云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而今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不似当时,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

小令一般都是写生活中的某个小场景,或者那么一点灵思闪动,就成一篇。小令的章法结构比较简单,大多是有情有景,但是很少有太多的细节。换句话说有时候你看长调的时候,就像看电视剧一样,一幕一幕地往下看,它有很多细节,场景不断变化。而小令很难有情节的,只能是几个写意式的描写。到了周邦彦的时候小令也有了情节,有了故事。这首少年游,我们可以简单地体会一下。

“朝云漠漠散轻丝”,早晨的云彩在漠漠地散着轻丝。“楼阁淡春姿”。说明是春天,有云有楼阁。那柳那花在干嘛?“柳泣花啼”,柳在泣,花在啼。“九街泥重”,为啥泥重呢?因为刚下过雨。九街,很多的街道。“门外燕飞迟”。为啥燕飞迟?就是刚刚下过雨燕子还没有出来。这是上片情景的描写。表面上有点明快,又有点幽暗。那么他的心情也一定在这两者之间。
下片他说“而今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而今”二字告诉我们,上面全是回忆,两个人是在那样的环境下相会。而今怎么样呢?丽日金屋,春光明媚。这两句是接着上片写的,直到最后三句他才转。“不似当时,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

这个“当时”不是现在而是过去。不似当时,说明那时候是两个人,现在一个人,换句话说还是物是人非。那么刚才我们讲贺铸的那首减字木兰花的时候,上片写了那么多美丽的景色,到最后告诉你物是人非。而这里它也是一样,上片写了那么多东西,包括下片开头两句,还对上片做了一个总结,然后可惜的是不似当时,那时侯是小楼冲雨,我们两个人在一起,幽恨两人知,而现在呢只有我自己了。这里边你就可以看出,原来上片的那么多场景,都包含了无数的故事在里边。

我们再看一首渔家傲。当时范仲淹作的那首渔家傲,是豪放雄阔的样子,可是到了周邦彦的笔下,它是另外一种味道。
渔家傲(周邦彦)
灰暖香融销永昼。蒲萄架上春藤秀。曲角栏干群雀斗。清明后。风梳万缕亭前柳。日照钗梁光欲溜。循阶竹粉沾衣袖。拂拂面红如著酒。沉吟久。昨宵正是来时候。

“灰暖香融销永昼”,这样的句子也比较好理解。灰暖香融,说明室内在焚香。灰暖,刚烧完的香灰还是暖的,香融,香味弥漫,销永昼,白天点着香,一个人在那里默默的坐着。“蒲萄架上春藤秀”。架上的葡萄藤很美。“曲角栏干群雀斗”。弯曲的栏杆上,一群麻雀在那里唧唧喳喳地戏耍。“清明后,风梳万缕亭前柳”,清明后,说明是春天。春风把庭前的柳树吹的拂拂扬扬,多么闲雅幽静的春天景色。

下片出现了一个人物。“日照钗梁光欲溜”。钗,女子头上的饰物,钗有个横梁,太阳照在金钗上闪着光。“循阶竹粉沾衣袖”。循阶,沿着台阶,竹子上的粉沾在她的衣袖上。干嘛?她一个人大概在那溜达吧。拂拂面红如著酒。她的面色红红的,就像刚喝了酒一样。为啥呢?没事脸红干嘛?说明什么?说明这个女子在思春。自己有点害羞,像著酒。到了最后才把谜底揭开。说“沉吟久。昨宵正是来时候”。沉吟久,也可以说是等待了很久。情郎昨天就是这个时候来的,按道理今天这个时候也该来了。因此她才脸红,才害羞。

你看这里面写了那么多的场景,到最后才交待清楚。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就好象一个主人公,在那默默无言地表演。然后通过她的表演,慢慢地我们明白了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在想什么事。这一首和前边的少年游,我们明显感觉到他在那里讲一个娓娓动听的故事,有画面有情节,有主人公,有故事的线索。周清真的小令,开始就往这个路子上走,为什么往这个路子上走呢?其实就是在为后边长调的那么多法作准备。小令写得细致到这种程度,那种细腻婉转反复跌宕,那么多线头在那抻来抻去,就为后边的那种丰富的笔法做准备。所以说小令从清真这里,已经不同于前人,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们要摸准这种变化,不断地去体会。

我们再讲一首他的苏幕遮,这首苏幕遮是一首千古名篇。我们看他又是怎么写的。
苏幕遮(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戢轻舟,梦入芙蓉浦。
    
上片它说“燎沉香,消溽暑”。干嘛呢?就是烧着香,香烟缭绕。把这股炎热的气氛给降一下。人在那种极度炎热的气候下,会感觉很郁闷,气氛很消沉,点上香,气氛好一点,心情也能好一点。这可能就是当时江南人一种常见的的生活习惯上的一个细节。他下面又说了,“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说明什么?说明昨天夜里下过雨,或者说雨下的时间太长了,鸟雀都在唧唧喳喳的叫着,在欢呼着晴天的到来。侵晓,天刚要亮的时候,窥檐,站在房檐上在向室内窥。“叶上初阳乾宿雨”,叶上初阳,最早的阳光照到叶面上,叶是荷花之叶。昨天晚上的雨水,被初阳照干了。叶面上水蒸发掉了,荷叶就显得轻松,微风一吹,所以是“一一风荷举”。被风吹动之荷,叫风荷。上片出现的不是人物,它是鸟雀、阳光、雨水、还有荷花,这些景象,一点一点不急不徐,慢慢道来,非常美。尤其“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你可以想象一片水塘,一眼望去,在微风吹动之下,一片风荷在那摇摇晃晃,非常美丽。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词人他的心思怎么样?他在想往别处,想哪呢?想故乡。他说“故乡遥,何日去?”,我的故乡那么遥远,我什么时候能回去呢?“家住吴门”,我家住在江南吴门一带。但我“久作长安旅”。长安就是都城,那么宋朝的长安在哪呢?北宋时期在汴梁,南宋时期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总而言之,他不在自己的家乡。吴门应该是苏州这一带。那么即使是临安的话,它和吴门也隔着好几百里。所以说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家有个什么特点呢?有一个渔郎,那可能是自己幼时的伙伴。他本来是想家,当然也想这个伙伴,可他不说自己想家,反而去问“五月渔郎相忆否”?那时候你想我吗,你回忆我们在一起时候的事吗?那时候我们“小戢轻舟,梦入芙蓉浦”。那么这个梦入芙蓉浦,到底是我现在做梦,梦里回到故乡呢?还是说小时侯那样的事情就像是在梦里一样呢?还是说我那时候和你一起小戢轻舟,回来之后又在做梦又回到芙蓉浦,这些个不要去落实他一定是到底怎么想,总而言之,他勾勒出来的画面就是这样,这里边有情有景有境还有情节,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