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教育>教育活动
教育活动 Education 江苏省首家乡镇私立美术馆
                                
从诗到词(十六)

从诗到词(十六)

作者:江南雨 * 整理:兰若 风竹秋韵

我们现在开始讲课,今天先讲贺铸的词半死桐。半死桐又叫思越人,还有个名字大家非常熟悉叫鹧鸪天。
半死桐(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後,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半死桐这个词牌,估计是因为贺铸这首词里边有梧桐半死这样的句子,后人就把这个牌子叫半死桐。这首词是一个悼亡词,注解里说,宋朝有许多写爱情的词,但是大部分都是词人文人与妓女情人之间的爱情,与自己结发妻子的爱情好象不多。但是这首半死桐是悼念自己结发妻子的,所以这是很稀罕的一首。“重过阊门万事非”。阊门,苏州的一个城门。意思是有一个人和自己曾经一起来过这里,而现在重新来的时候就剩他自己了,那个人死了,那么死的人是谁呢?当然是他的结发妻子。下边这一联说,“梧桐半死清霜後”,清霜,就是秋霜,严霜。霜本身就是一种对草露有一种伤害的自然现象,这里他不说人死了,说梧桐死了,这是以景来述情。“头白鸳鸯失伴飞”。说明这两个人是夫妻关系,是伴侣。现在没有伴了,自己一个人孤独地飞。下片说“原上草,露初晞”。这里有原,有草,有露,暗中化用了《薤露行》那个典。薤露行啊蒿里行啊,这都是过去悼亡啊,过去人死了之后祭祀的歌曲乐曲。暗中点出了它是悼亡词。“旧栖新垅两依依”。旧栖是过去的栖息地,指人的居住地,是从鸟那里代指过来的。因为它上片说了鸳鸯,所以下边不用旧居而用了旧栖,这样承接起来更准确自然。新垅,就是新坟,过去居住的地方和新埋的那个坟,都让人依依不舍。说明情之深。“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听在这里读去声,这首词很简单,一看就能够明白,它的艺术特色就是感情真挚,而且写与自己结发妻子的这种深刻的感情,很难得。只是有一点需要说明,就是该对仗的地方都没有对仗。

然后我们看一首踏莎行“杨柳回塘”。
踏莎行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这是一首咏物词。而且这首咏物词非常之好,好在哪?它与我们过去读到的咏物词不同。我们前边讲了那么多咏物词,只有这一首达到了第三重境界,这首咏物词写的是莲花。他在词中把莲花比喻成一个美丽的女子。这个美丽的女子是谁呢?其实就是作者自己。过去有这种说法,一是男尊女卑,一是上尊下卑。那么皇帝或者上级就比喻为君比为男人,下级喻为妾比为女人。从很早时候就已经是这样子了。我们说,一般的咏物词两位一体就可以了,就是物和我相融,物我合一。而这里呢?它是三层意思合在一起,第一表面上是莲花,内中是一个美丽的女子,而背后的引申意就是自己。那么这样的咏物词有一个特点,就是三位要完全合在一起,也就是用那种双关性的语言,每一句话既让你觉得是在说物,同时也是在说人,而且还都是在说自己,这样才能达到一种更高的境界。

我们稍微细致地看一下:“杨柳回塘,鸳鸯别浦”,杨柳是一个并列的词组,鸳鸯,是个双声词组,这叫并列对双声。回塘,是有点弯弯曲曲的水塘。别浦,是别离之浦,指送别或分别的地方。起八个字对仗非常工整,而且细腻。然后“绿萍涨断莲舟路”,绿萍,当然就是荷花的叶子。涨断,说明荷叶生长得很茂盛,把行船的水道给阻住了。

莲舟,采莲的船。“断无蜂蝶慕幽香”,荷花香味很幽雅,这里代指这个女子很高雅。但是那些狂蜂闲蝶不会来仰慕,表面上是蜂蝶不来仰慕荷花,其实是说那些世俗小人根本看上不我。“红衣脱尽芳心苦”。表面上说,荷花凋谢了以后,就要结莲子了,而莲心是苦的。实际上还是在说人,红衣芳心,这是一个美丽的女子的形象。其实这不是一个女人,而是说作者自己。“返照迎潮,行云带雨”,夕阳的余辉照在水面上,象是在迎接晚潮,云层过后飘来一阵雨,打在荷花上。“依依似与骚人语”,那荷花好象在和骚人切切私语。骚人,就是诗人,文人。它说“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当年因为我不肯媚俗,不肯嫁与春风,而现在却被秋风所折杀。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当年我不像那些势力小人一样,为了升迁,为了发达,人家需要什么我就去做什么。我保留我自己的特质。我按照我自己的准则做事,但是结果反而被命运所捉弄。到这里,大家都明白,他已经不是在说莲,也不是在说那个女人,而是在说自己了。那么这三位一体,就有个矛盾在里边,桃李虽然是媚春风,但它能够趁时而开,它有它光辉烂漫的一生,这个其实不是坏事,那诗人非要这么说,借此来表达自己的心志。那么无端却被秋风误,被秋风误,就是不合时令,你要想合时令,那可能就成了像蜂蝶喜爱的那种花了。到夏秋之季的时候,蜂蝶的本身生命都要不在了,它怎么可能再去慕幽香呢?所以说这里实际上就是一个矛盾。一方面要坚守自己的坚贞之心,不肯媚俗,一方面又自怨自艾,然后感叹自己生不逢时。这就是知识分子常有的一种矛盾,前进一步不是他,后退一步心里很不愿意,就是这种矛盾的心情。这首词无论是从字面上,语言上,都匠心独运。它是三层而不是两层,不是物与我,物与我之间还加了一层。你可以把这一层,体会成表面的一个我,也可以把它体会成是另一个过渡的物,那这就是三层。这首词作为咏物词来讲,它是很有典型意义的,小令写咏物,而且这么细腻深挚,大家要好好体会一下。

我们下边说一首贺铸的青玉案,这一首作为一个重点来讲。我之所以喜欢贺铸,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特别喜欢它这首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青玉案(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我们先简单看一下这首词到底讲了什么?其实很简单,它就是讲:偶然的一个夜晚,在一个水塘旁边,还隔着水塘,看到一个美丽的女子,于是他就静静地注视着她,看着她远远地走了。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事情,于是他就产生了一连串的想法。首先说“凌波不过横塘路”,凌波出自凌波仙子那个典。代表一个美人。什么意思呢?她在横塘的对面,没到这儿来,我只是远远的看着她。“我”怎么办?“但目送、芳尘去”。这里的“但”,理解为“只”,我只能目送芳尘去。芳尘,是女子走路踏起来的清尘,清尘随着女子的脚步远远地走了,加个芳字,其实那土到底有没有香味?这都是一种美丽的用法。这种用法只能用在女人身上,要是用在男人身上就乱套了。于是他就猜想,说“锦瑟年华谁与度”?这么好的年华,正是妙龄,你和谁在一起度过啊?锦瑟,表面上是指美好。这里有可能暗中用了李商隐锦瑟的那个典,就是描写美好爱情的。锦瑟年华,你说它用了这个典也可以,化了这个典也可以。拿今天的话来讲,这个女人这么漂亮,她结婚了么,她嫁给谁了,她住哪啊?看起来好象很无聊,但诗人不是一种无聊,他是一种闲愁。为什么会有这种闲愁呢?我们下边再慢慢看。下边他说“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她在哪住,和谁住,不知道。他就猜想,她应该住在一个傍着月桥,有一个开满鲜花的小院。那个门是红色的,那窗是琐窗。这么一个好的地方,到底在哪?我不知道。谁也不知道,只有春知道它在哪。这就是一连串的猜想,那么由这个猜想,又引发出另外的闲愁来。“飞云冉冉蘅皋暮”,蘅皋,就是那种开满鲜花或长满芳草的水边高地。“彩笔新题断肠句”,就在这样一个飞云冉冉的蘅皋边的傍晚,我写了一首词,而这个词是个断肠句。干嘛?这不是没事找事吗?你就瞧人家那么一眼,想那么多干嘛?不,他不仅要想,而且还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我这个断肠句写完了,那里有那么多闲愁,那么闲愁到底有多少呢?它下边用了一组精彩的比喻。他说闲愁就好象这“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我的闲愁就像这满山川迷离的烟草,像满城迷迷茫茫的飞絮,像淅淅沥沥没完没了的梅雨。可见愁之多。由于这个排比用的太精彩了,以至后人称贺铸为贺梅子。

我想大家可能会产生一个问题。就是这首词到底写什么呢?难道真是词人那么无聊,见到一个美女,就那么相思吗?不是。这里边有说不清道不明的一种愁,所以他自己管它叫闲愁。愁什么?我们今天来看,是愁人生之不可预测,人生之难于把握。唐人崔颢的那首黄鹤楼,之所以把它奉为唐诗的开卷之作。就因为它好,好在哪?“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他在问:人的终极归宿到底在哪里?不知道。为什么不知道呢?因为人生之不可测度,命运之难于把握。这里也是同一问题的另一个角度。所以说,我们刚才看到那首踏莎行的时候,词已经发展到了咏物的一个很高境界。而这里,他用这首小词,又上升到人生这么深沉的一个境界。我们还是要再回想一下,当初词产生,到第一个高峰的时候,那时候人们拿词来做什么,更多的词是在起什么作用。到后来一步一步到了贺铸的时候,又怎么样?那么下边还有变化。讲完贺铸之后,下面讲辛弃疾,然后还有周清真,姜白石,他们每个人都有不同,都对词一步一步的发展变化,这个脉络你们认真去读认真去比较去思索,脉络是很容易抓到的。

下边我们再看一首浣溪纱(秋水斜阳演漾金),我们把这一首简单串一下。
浣溪纱(贺铸)
秋水斜阳演漾金,远山隐隐隔平林。几家村落几声砧。记得西楼凝醉眼,昔年风物似如今。只无人与共登临。

这首浣溪沙在宋人的浣溪沙当中,是一颗珍珠,一朵奇葩。字面上很简单,“秋水斜阳演漾金”,金,指颜色,秋水在斜阳的照耀下,呈现出金灿灿的光辉。“远山隐隐隔平林”。这个句子非常好懂。“几家村落几声砧”。一幅秋暮斜阳时的山村景物画就这么摆在我们面前了,很清晰。下片他说,“记得西楼凝醉眼”,凝醉眼是干嘛?是很深沉的望着,具体望什么没有说清楚。“昔年风物似如今”。这句话很关键,它把全篇串起来了。过去我们一起在西楼的时候,风物也跟今天一样。似如今,就是像上片三句写的一样。这句话就全串起来了吧。但是可惜的是,“只无人与共登临”。过去一同在西楼凝醉眼的人,今天就我一个了。其实讲了什么?就是讲了“物是人非”四个字,但是它把“物是人非”,拆开了碾碎了,然后弄出了这么一大套,又优美又感伤。它的章法很简单,上片三句是一个层面,流水一样下来,然后第四句一转折,第五句就全收起来了,第六句一个感慨,这个章法很清晰。这首就简单说到这里。